大众网记者 吴曜彤 通讯员 徐志毅 曹宏赟 青岛报道象泰配资
如何破解乡村法治资源分散、群众诉求多元、基层治理效能不足等难题?近年来,张家楼街道紧扣乡村振兴战略,创新构建“一站一驿一员”法治服务机制,通过综治中心、法治驿站和法律顾问的三维联动,将法治力量深度嵌入乡村振兴全过程,走出一条城乡融合治理新路径。
综治中心:集成资源解难题的一站式平台
张家楼街道整合司法所、信访办、社会治理等多部门资源,建成1个街道综治中心与11个村级服务站,实现实体平台全域覆盖。这里汇聚了公职律师、法律顾问、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轮值坐班,在2024年成功协调化解征地拆迁、项目清场等重大纠纷53起,规范村级合同及重大决策144项,涉及土地5.6万亩,规避经济风险1200万元。
中心推行“前端预警—中端联调—末端督办”闭环机制。前端通过动态摸排矛盾线索251条,快速响应、限时化解,如石河头村武工队展陈馆纠纷48小时内便得到解决;中端组建“律师+巾帼”说理议事团,运用“情、理、法、俗”四步调解法象泰配资,一周内完成寨里村2000余亩项目土地清场,助力村集体与村民增收300余万元;末端则通过“红黑榜”与投诉追溯机制,实现重复投诉率下降11%。
此外,街道整合12345·青诉即办平台等8类数据源,建立12类高频诉求预警信息库,2024年累计预警137起隐患,阻断重大风险23起,平均处置时长压减至5.2天。
法治驿站:精准滴灌惠民生的专业载体
街道联合工委统战部、民盟黄岛工委法律专业委员会设立“法治驿站”,推动专业法律资源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。驿站不仅设置公开接待日、直通村居,还打造“法治议事角”,开展“马扎子法治课”“炕头上调解”等特色活动60余场,覆盖群众3800人次。
针对民生痛点,驿站联合街道业务部门优化“红黄蓝”三色就业预警机制象泰配资,联动强村共富公司开发岗位,推动1500人实现精准就业;开展“法治护航春蕾”行动10场,惠及留守儿童500余人。
驿站还构建“驿站+企业+高校”三方协同机制,企业年投法治基金50万元,高校助力定制村规民约11项,培育“法律明白人”63名,家庭纠纷自主化解率提高至95%。
法律顾问:全域护航促发展的精细服务
街道遴选9名执业律师与2名公职律师组成“法律后援团”,包联11个行政村,2024年开展法律讲座30余场,培训村干部780人次。团队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合作规范、土地承包合同范本,助推寨里村集体建设用地规范租赁,带动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。
“张小花”五彩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叶子直播间、非遗工坊、“姐妹课堂”等平台普法800人次,在“家事角”化解农房继承等家庭矛盾47起,实现“零诉讼”,公众投诉满意率和解决率分别提升7个和5个百分点。
街道还构建“体检-审查-监督”合规体系,编制《乡村振兴法律指引手册》,排查合同漏洞53处,严审集体资产交易89项,叫停违规事项7宗,规避资产流失风险230万元,推动“三资”管理全面规范。
自“一站一驿一员”矩阵实施以来,张家楼街道实现治理成本、发展动能和群众满意度的三重跃升。精简村级勤杂岗427人,节约资金347万元;整合城乡公益岗位1039人,防火经费月均降耗1.5万元;2024年审核经济合同1390份,强村共富公司营收260万元,盘活闲置土地1200亩;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%,公众投诉量下降40%。法治正成为张家楼最坚实的底色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尚红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